常見的線材介紹

今天來小小介紹一下線材的部分。

其實線材一直都是影響品質很直接的東西,不管是用的接頭、線的品質,乃至于焊點的好壞,多多少少都會讓聲音變得不大一樣;有些會讓聲音變得溫和、有些會讓聲音變得層次分明等,但這比較深的就先暫時打住。這次就來介紹一下常用的DJ線材。

用訊號的種類來分,可分為類比(Analog)與數位(Digital);由訊號會不會衰減與發生相位變,可分為平衡(balanced)與非平衡(unbalanced)。

Image

類比與數位的好壞爭辯從來沒有停過,但隨著科技發展,數位穩定的特性終將逐漸占有優勢,而日漸精益的取樣技術,更讓數位失真的問題不斷地下降。Photo Credit: Center Point Audio

 

類比線材

1. 6.35mm TS:就是我們俗稱的導線,由於只有單層導體,故通常用在吉他、麥克風等單聲道器材。太長的TS訊號線會傳遞雜訊。

Image

6.35mm TS Cable. Photo credit: GigGear

 

2. 6.35mm TRS:其實就是上一個版本的立體聲版本,台灣好像很多人叫phone jack頭,不過我每次都會搞混…TRS分別代表tip、ring、sleeve,這邊就點到為止。由於是立體聲,所以裡面就有兩層導體常用的就是接在耳機,或是也常常看到PA用於短距離的訊號傳輸。缺點跟TS很像,距離過長一樣會傳遞雜訊。

 

Image

 

6.35mm TRS Cable. Photo Credit: Disaster Area

 

3. 3.5mm TRS:這個頭又更常見了,常用的電腦喇叭、耳機等幾乎都是這個接頭,可以想像是前一者的縮小版。

Image

3.5mm TRS Cable. Photo Credit: Videk

 

4. XLR:又俗稱canon頭,裡面有三層導線,常做平衡線使用,也因此比起前幾種更不容易受到雜訊影響,如果看到長距離的訊號傳輸,幾乎都會用XLR的線材,以維持訊號品質。

Image

XLR Balanced Cable. Photo Credit: Tone Deaf Music

 

順帶一題,如果要把balanced的訊號(像XLR)跟unbalanced的訊號(像RCA)互相轉換,需要direct box(即DI Box)才能互換。

Image

 

Direct Box. Photo Credit: Wikipedia

 

5. RCA:功用相當于是左右聲道分離的TRS,中間是訊號傳遞層,外圈金屬是屏蔽層,最常用即家用音響、家電,乃至于turntable、CDJ等。它屬於unbalamced的線材,因此不適合長距離傳輸,容易傳遞雜訊與訊號衰減。Image

RCA Cable. Photo Credit: Wikipedia

6. MIDI:全名叫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,是早期電子樂器與電腦互相溝通的一個管道,一條MIDI線可以傳遞16個MIDI訊號。不過近期逐漸被USB線材取代。

Image

 

MIDI Cable. Photo Credit: Tone Deaf Music

 

數位線材

數位比較常見的大概就是USB(Universal Serial Bus)、HDMI(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)、數位同軸線(Audio Coaxial Cable)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有些數位線材外觀上看來跟普通類比線幾乎一模一樣,但最大的不同是,數位同軸線有規範的「特徵阻抗」(Target Impedence),要是阻抗不對,可是會影響數位訊號傳輸的。

Image

 

USB Cable. Photo Credit: Wikipedia

Image

Audio Coaxial Cable. Photo Credit: ATLONA

當然,各式線材五花八門,小弟我在這邊就起個頭,至少以後自己去買或是跟PA溝通時就不會雞同鴨講啦!

2 thoughts on “常見的線材介紹”

Leave a comment